手足口病進入小高峰 小學生爆手腳出疹口腔潰瘍
發布日期:2017-11-8 17:18:00踏入秋冬,手足口病進入小高峰,日前上水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慧小學爆發手足口病,19名年齡介乎7至11歲的學童,於10月4日至11月3日期間,先后出現發燒、手腳出疹及口腔潰瘍等病徵;其中18人已求醫,無需入院。
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,手足口病是常見于兒童的疾病,成人個案亦偶有發生,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,大部分患者病徵輕微并在7至10天內自行痊愈。
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、食欲不振、疲倦和喉嚨痛。發燒后1至2 天,口腔會出現疼痛的水皰,這些水皰初時呈細小的紅點,然后會形成潰瘍。潰瘍通常位於舌頭、牙肉以及口腔的兩腮內側。
另手掌及腳掌,甚至臀部或生殖器會出現不痕癢及有時會帶有小水皰的紅疹。手足口病患者亦可能沒有病徵,或者只出現皮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。曾有中招的港媽形容,喉嚨好似生了10多粒痱滋。
由於手足口病較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癥,例如病毒性腦膜炎、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癱瘓等,甚至死亡,惟現時并沒有藥物可治療手足口病,身為家長,自然擔心子女感染上手足口病,要做足預防措施,保持個人衛生。
預防方法
1: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,尤其是在接觸鼻和口前、進食及處理食物前、接觸水皰后、如廁后,要用清水洗手。
2:家長以身作則,建立勤洗手的好榜樣予幼童學習。
3. 打噴嚏及咳嗽時,用紙巾掩蓋口鼻,其后應徹底洗手。將染污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。
4. 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。
5.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,如傢俬、玩具和共用物件。
6. 當學校或院舍爆發手足口病期間,避免集體活動。應減少人手調動,盡量安排同一組員工照顧同一組學生;及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。
治理方法
若子女不幸感染手足口病,患者應多喝水和有充足休息,同時可用藥物治療徵狀,以舒緩發燒和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。
為免把病毒傳染給別人,患者應避免上學或參加集體活動,直至所有水皰結痂。如感染是由腸病毒71型引致,患者完全康復(即發燒及紅疹消退,以及所有水皰結痂 )后應留家休息多兩星期才回校上課。父母亦應細心觀察兒童病情。如出現持續高燒、神情呆滯或病情惡化等情況,應立即求醫。
- 濟世太極砭貼(腰部位型)
- 產品介紹【產品名稱】 濟世太極砭貼【型號規格】 型號:C型(腰部位型) 規格:100mm×130mm【使用方法】 外用。按摩擦洗穴位處,擦干皮膚表皮水分,撕開包[查看詳情]
- 丁丁穴位壓力刺激貼(腹瀉貼敷穴位神闕穴)
- 【產品名稱】 穴位壓力刺激貼【型號規格】 型號:D型(腹臍部位貼) 規格:60mm×60mm【使用方法】 外用。按摩擦洗穴位處,擦干皮膚表皮水分,撕開包裝袋,將[查看詳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