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,對抗寶寶三大皮膚問題
發布日期:2017-10-31 11:17:35寶寶的皮膚組織與成人有許多不同,由于皮膚嬌嫩,角質層發育差,其防護功能弱于成人,容易受到損傷,微生物容易侵入,成為全身感染的門戶。此外,皮膚血管豐富,表皮薄,使小兒皮膚滲透和吸收作用較大,尤其是早產兒角質發育不良,皮膚局部用藥與口服用藥吸收量很接近,若皮膚用藥濃度過高或面積過大,常會引起嚴重的后果。 一、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非遺傳性的過敏疾病,一年四季都會發生。發病6周內稱為“急性蕁麻疹”,較容易根治;超過此期限,就屬于“慢性蕁麻疹”,日后反復發作的可能性較大。引發的原因可分為6大類: 1、感染病毒(如感冒等)。 2、藥劑使用不當(如對某些藥物過敏等)。 3、心因性因素(如情緒緊張等)。 4、飲食(如食用易過敏食物過敏等)。 5、物理性刺激(如皮帶或衣物太緊、溫度變化等)。 6、其他原因(如接觸動物等)。 癥狀表現: 在健康的皮膚上突然出現發紅的風疹,好像被蚊蟲叮咬過一樣。但是出現這種現象后,數分鐘到數小時之內,又隨即消腫,并且消失無蹤。 預防方法: 1、先找出導致這種皮膚問題產生的過敏原。 2、盡量少吃刺激性食物,如海鮮、芒果、香菇、糯米等。 居家照護要點 1、拍打患部或冷敷 如果家里沒有預備止癢藥物,用冷敷和拍打患處也是有效的止癢方式。 2、避開病源環境 父母可以試著回想幼兒是在什么環境或者吃過什么食物后發病,以后便盡量減少再次接觸的機會。 3、適量使用止癢藥物 寶寶的忍耐力很低,如果有刺癢的感覺,很容易發生抓破皮膚、造成感染等情況,所以父母可以適量使用外用止癢藥物,如強生嬰兒清新花露水等。(情況嚴重還是應該先就醫) 二、疥瘡 疥瘡是因疥蟲寄生宿主,而引起皮膚感染的傳染性皮膚病。疥蟲成蟲的大小約為0.3mm,為一種螨類。 隨著冬季來臨,人類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,人與人接觸的機會變多(如親子園、幼兒園),寶寶如果時常處在衛生狀況不佳的環境中,被傳染疥瘡的機會就會大增。 癥狀表現 疥蟲喜歡潛行于皮膚皺褶及柔軟處,如指縫、肚臍、腋下、陰部等。患處呈現一顆一顆咖啡色的小丘疹,讓人感到其癢無比。 白天寶寶活動量大,比較不會留意到瘙癢的感覺;夜間入睡后,因疥蟲常在半夜爬出,并在表皮角質層掘出皮下隧道,然后在此產卵及排便,容易引起皮膚劇癢,影響睡眠。 預防方法 1、改善環境衛生,讓疥蟲無法生存,是最好的預防方法。 2、由于疥瘡是一種傳染疾病,所以務必要找出感染渠道(如家人、朋友、親戚等),杜絕病源,以免二次傳染。 居家照護要點 1、使用殺蟲劑 居家環境消毒,可以噴灑一般的蚊蟲殺蟲劑即可。 2、煮沸消毒法 - 將內衣褲及床單放入熱水中煮沸,以達到消毒的效果。 3、靜置2周 無法用熱水煮沸消毒的衣物,洗凈后可以先靜置2周,當疥蟲2周內無法接觸到宿主時,因為無法得到營養,便會自然死亡。三、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是因為過敏體質所引起的皮膚問題,是一種反復發生的瘙癢性皮炎,為嬰兒期及幼兒期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。其誘發原因有3種: 1、遺傳性體質。 2、干冷和溫差過大的氣候。 3、經常接觸過敏原(如易過敏食物、粉塵)。 癥狀表現 首先會出現紅紅的濕疹狀,皮膚表面呈現粗糙感、發紅、甚至有脫皮及干癢現象,有時也會有小水泡。1歲以下好發于臉頰;1~2歲時,這種現象會延伸到四肢外側;2~3歲之后,則會出現在關節彎曲處。 預防方法: 1、多用嬰兒專用護膚品如強生嬰兒多效特潤霜,適時為幼兒皮膚保濕。 2、盡量避免讓幼兒食用或接觸到過敏原,比如海鮮、堅果類易引起過敏的食物;居家環境如塵螨、蟑螂、寵物毛屑、室內的細菌花粉等。 居家照護要點 1、穿著棉質衣物 為了避免較硬衣料摩擦皮膚受到刺激,幼兒穿著衣物應以吸汗透氣的純棉布料為主。 2、增加居家環境的濕度 冬季無論是使用空調、電暖氣還是水暖,都會使室內空氣變干燥,應適時以水蒸氣補充空氣中的濕度。 3、將幼兒的指甲剪短 由于感覺癢,寶寶可能會用手去搔抓發癢處,為避免皮膚一再受到刺激而發炎甚至是細菌感染,最好將寶寶的指甲剪短,或者讓他戴上棉質小手套。 4、降低洗澡水溫度 洗澡水的溫度不要太高,建議使用寶寶專用的強生嬰兒洗發沐浴露,不要使用成人沐浴露或肥皂,以免寶寶皮膚表面原有的天然油脂和保護層都被洗掉。
- 媽咪娃娃核桃益智仁壓片糖果
- 產品名稱:核桃益智仁壓片糖果產品類型:壓片糖果配料:山梨糖醇、核桃仁、益智仁、蛋黃粉、炒山藥、覆盆子、甘草、桂圓、百合、牛膠原蛋白肽、極大螺旋藻凈含量:0.6g[查看詳情]
- 濟世太極砭貼(腰部位型)
- 產品介紹【產品名稱】 濟世太極砭貼【型號規格】 型號:C型(腰部位型) 規格:100mm×130mm【使用方法】 外用。按摩擦洗穴位處,擦干皮膚表皮水分,撕開包[查看詳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