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熱貼專家教您如何辨清兒童發熱癥狀?
發布日期:2017-10-31 11:04:32過去常把體溫上升超過正常值0.5攝氏度稱發熱,目前認為這一概念不夠確切。因為許多情況可使體溫超過正常值的0.5攝氏度。有些“發熱”是下丘腦熱調節中樞體溫調定點增高引起的,即機體的內控性反應。
細菌所致發熱是對感染的防御機能。因此,不加區別強行降溫對機體是不利的。發熱是多種疾病共有的一種癥狀。有的醫生為了迎合家長急于使孩子退熱的心理,遇有發熱的患兒,便立即應用復方氨基比林或安痛定(后者亦含有氨基比林),加氟美松肌肉注射強行解熱。注射后體溫雖能暫時下降,但由于病因未祛除,體溫可很快再次升高。且氨基比林可引起顆粒白細胞減少,其致命危險遠高于氯霉素。在沒有應用有效抗生素時,使用氟美松可使感染擴散,引起敗血癥。
發熱的治療首先取決于是否需要。對有嚴重肺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兒,應用解熱藥降低下丘腦熱調定點,使過高的體溫降低,將有助于減少氧的消耗和心輸出量。對5歲以下有發熱驚厥史的小兒,針對發熱給予治療是合理的。對其他疾病如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,應首先選用適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;小于2月齡以下嬰兒,肛溫38攝氏度以上均應認為有感染或嚴重感染存在,一律進行抗感染治療,且不主張在此年齡應用解熱劑;大于2月以上的小兒,肛溫在39攝氏度以上應用解熱劑;對大于2月以上的發熱患兒,首選非藥物療法,包括多喝水、降低室溫(夏天)、脫去過多的衣服等。
WHO不主張應用冷、溫水或酒精擦浴方法降溫,因為冷、溫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,而酒精擦浴則可經皮膚吸收,從而產生酒精中毒癥狀。WHO推薦應用撲熱息痛口服,使用劑量為10~15毫克/千克體重/次,發熱持續不退可每4小時服1次,也可用栓劑塞入肛門。目前不主張為兒童肌肉注射解熱劑,尤其是安痛定或復方氨基比林,因其可引起顆粒白細胞減少、肌局部感染、臀肌萎縮、坐骨神經炎等副作用,況且解熱藥口服或塞肛吸收完全,與肌肉注射療效相似。
上一篇:小兒感冒護理及康復的注意事項
下一篇:中醫防治小兒感冒從清肺熱入手
- 丁丁穴位壓力刺激貼(腹瀉貼敷穴位神闕穴)
- 【產品名稱】 穴位壓力刺激貼【型號規格】 型號:D型(腹臍部位貼) 規格:60mm×60mm【使用方法】 外用。按摩擦洗穴位處,擦干皮膚表皮水分,撕開包裝袋,將[查看詳情]